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招商引资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蓬安:产村相融带来村兴业旺

    信息发布者:nana_li
    2017-01-20 15:11:24    来源: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综合   转载

    产业孕育新村 新村反哺产业

    产村相融带来村兴业旺

    蓬安县石梁乡种植基地

    从南渠路望向锦屏镇西拱桥村,柑橘产业园内满目苍翠,村道水泥路、生产便道、入户路阡陌相通,一栋栋民居星罗棋布。这仅是蓬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一个缩影。如今的蓬安大地,正因一个个美丽新村的崛起而更富诗情画意,更加激荡人心。

    “产业孕育新村、新村反哺产业”,这是蓬安农村全新的发展路径。近年来,蓬安县致力于推进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和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,全县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17个、新村聚居点53个,同时配套建成了“1+N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5个,促进了农村生产功能、消费功能和服务功能配套升级。

    新村带产业 产业促新村

    “今年跟着业主种菜,不用自己投资建棚、跑市场,挣钱轻松多了。”12月12日,锦屏镇西拱桥村村民关福元告诉记者,今年他从村里引进的业主手中反租大棚种了两季蔬菜,至少能有两万元的毛收入。

   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,难点在产业。蓬安县以土地确权颁证为契机,实行土地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“三权”分离,健全完善激励扶持政策,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,培育各类专合组织434个、市级龙头企业14家、省级龙头企业1家、家庭农场76个,进一步壮大了规模经营,带动农业产业发展。

    在该县麦伦农业种养基地记者了解到,该基地采取土地入股保收入、农民入园挣收入、返租倒包添收入的模式,促进企业和农民共同发展,栽植了日本清香核桃5000亩、珍稀林木5000亩、种植无公害商品蔬菜6000亩、建钢架蔬菜大棚80个;建10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、万头生猪养殖场2个、野猪养殖场1个、家禽养殖场2个,养跑山鸡10万余只;完善了道路、水利等公共设施,基本实现了“路相通、渠相连、产业旺、面貌新”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。

    聚居点向产业靠拢,产业向聚居点延伸。利溪镇花房子村以2万亩现代种养基地为核心,顺山就势,依山而建,连片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。同时采取“校地合作”模式,加强与四川农大合作,4个千亩“玉豆草畜”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勾勒出“出门即产业”的新村图景。

    “新村建到哪里,产业就跟进到哪里。”蓬安县委书记蒲国说,未来5年,蓬安将按照“一园四带”农业产业布局,加快建设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,发展沿江柑橘蔬菜产业带、城郊观光农业产业带、平坝优质粮油产业带、山区草食牲畜和经济林果产业带,连线成片、整体推进,建成国家农业公园。力求以新村带产业,以产业促新村,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。

    记得住乡愁 留得住乡情

    石磨、风车、油灯……走进相如镇牛毛漩村农耕文化博物馆,历史的记忆以实体形式呈现出来。

    “这些房屋不是新修的,而是通过翻新和风貌打造形成的。”牛毛漩村村民郑付海说,村里的房屋浓缩了历史记忆,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农耕文化,反映了时代变迁,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。如今,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。

    牛毛漩村不是孤本。锦屏镇西拱桥村经过“五改三建”,现已成为县城市民们休闲旅游、寻找历史记忆的好去处。

    “这个院子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,以前很破旧,生活设施落后,一家人挤在里面,很不方便。”西拱桥村村民刘忠碧说,她家母子三人从前挤在不到70平方米的老屋里,没有附属设施,卫生条件很差。去年,村里搞“五改三建”将老院子翻修。现在,一大家子搬进了“新”房,生活很是惬意。

    “在不破坏原貌的基础上翻修,花很少的钱,却让传统老院旧貌换新颜,既保持浓浓的历史感,也让村民住得更舒心。”锦屏镇党委书记胡晏波介绍说,西拱桥村独具风情的川东北民居不仅吸引着本地人,还吸引着县城外的游客前来,正成为近郊旅游的目的地。

    “幸福美丽新村是传统农村的升级版,而不是现代城市的浓缩版。”蓬安县委副书记、县长崔竹君说,立足实际,因地制宜,蓬安大力推行“四个三”新村建设模式,统筹推进“五改三建”工程,实行统一规划、统一风貌、统一实施,由群众自改和自建,着力修缮改建民居,既不贪大求洋,又不大拆大建,也不举债负债,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地改善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。与此同时,该县突出民俗文化特点、乡土风情和田园风光,动员群众房前屋后建果园、建菜园,以此留住乡愁、保护好川东北村落原生态,并解决了2158户贫困户、33户无房户、189户危房户、161户住房困难户居住问题。

    产村相融 幸福提速

    “现在比以前安逸多了,房子好,环境好,文化活动丰富,产业发展得不错,旅游也非常红火……”谈起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,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村民郑晴碧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。

    走进油房沟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“村在绿中隐,人在画中游”的生态美景,一排排充满地域及文化特色的“联排别墅”,房前屋后栽满了花草果蔬的农家小院,如清泉般蜿蜒的柏油路通向各家各户。该村依托全国闻名的“百牛渡江”乡村旅游品牌,引进邻水县大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,投资5870万元,在相如镇油房沟村、雁坪坝村连片流转土地1600亩,建集农业综合开发、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乐乐生态园。

    产村相融,让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。蓬安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“微田园”的概念,将房前屋后的小块地改造为小田园景观。“微田园”不仅美化环境,也给农户带来了实惠。

    与此同时,蓬安每年在外打工的群众,开始在自己的家乡安居乐业。今年46岁的何永成,在新村里的“小洋楼”里忙并快乐着。在外打工近20年的他,不久前被吸引回乡,与旅游公司联手,搞生态农家乐,每月最低收入2万元。

    蓬安在建设“物”的新村同时,同步推进“人”的新村建设。该县采取财政资金引导、社会资源投入、农户积极参与的共建模式,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上档升级,群众幸福指数迅速提升。

    近年来,蓬安扎实推进“1+N”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,医疗、文化、体育、商业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向农村延伸,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大为增强。据悉,到2020年,蓬安将基本建成“一园四带”和国家级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验示范区,新建幸福美丽新村400个,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,“四好村”建设实现全覆盖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%以上,达到2万元。(南充日报 王陈/文 刘永红/图)

    原标题:产村相融带来村兴业旺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